风流不把花为主,多情管定烟和雨。潇洒绿衣长,满身无限凉。
文笺舒卷处,似索题诗句。莫凭小阑干,月明生夜寒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图片
芭蕉洒脱风流,不把繁花争艳当作追求,却深情地与烟霭、细雨相伴。它身着潇洒的绿衣,叶片修长,浑身透着无尽的清凉之意。
当芭蕉叶舒展如文笺时,仿佛在索求人们题写诗行。可别倚着那小小的阑干呀,否则月明之夜,寒意会悄然袭来。
注释
图片
阑干:栏杆。
笺:小幅华贵的纸张,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。
注释引用:百科赏析
图片
这是宋代词人张镃的一首咏物词。
这首词最绝妙之处,在于通过对芭蕉形态、神韵的刻画,以及“索题诗句”的拟人化描写,营造出清雅又略带凄清的氛围,展现了词人对芭蕉独特的审美与情感寄托,尽显风雅与清寒交织的韵味。
张镃出身显赫,生活优渥,这使得他的词作天然带有一种贵族的风雅气质。在《菩萨蛮·芭蕉》中,他避开了传统咏花诗词对繁花似锦的追逐,独辟蹊径地将目光投向芭蕉,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。
“风流不把花为主,多情管定烟和雨。潇洒绿衣长,满身无限凉。”上阕是说,芭蕉洒脱风流,不把繁花争艳当作追求,却深情地与烟霭、细雨相伴。它身着潇洒的绿衣,叶片修长,浑身透着无尽的清凉之意。这是写“芭蕉之品格”。
在百花争艳的世界里,芭蕉无意参与这场绚烂的角逐,反而与烟霭、细雨缠绵相依,彰显出超脱世俗的品格。这种对芭蕉形象的塑造,既体现了张镃独特的艺术眼光,也折射出他自身超脱名利、追求精神雅趣的生活态度。在他的词中,芭蕉不再是普通的植物,而是被赋予了文人雅士的风骨,成为了一种精神品格的象征。
“文笺舒卷处,似索题诗句。潇洒绿衣长,满身无限凉”下阕是说,它身着潇洒的绿衣,叶片修长,浑身透着无尽的清凉之意。可别倚着那小小的阑干呀,否则月明之夜,寒意会悄然袭来。这是写“芭蕉之雅趣”。
从艺术手法来看,拟人化的运用堪称这首词的点睛之笔。词人将舒展的芭蕉叶,比作等待书写的文笺,仿佛芭蕉主动向人们索求诗句,这一巧妙的构思使芭蕉具有了人的情感与灵性,增添了词作的趣味性与艺术感染力。
在营造意境方面,张镃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雅又略带凄清的氛围。寥寥数语,便将芭蕉修长碧绿的形态与清冷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。结句“莫凭小阑干,月明生夜寒”,更是将这种清冷之感推向极致。
结合张镃的人生经历,尽管他前期生活富足,有着众多的雅集、宴饮活动,但人生难免起伏,这种对“寒”的描绘,或许暗含着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,以及繁华过后的寂寥。
《菩萨蛮·芭蕉》不仅是对芭蕉的咏叹,更是词人自我精神世界的映照。通过对芭蕉的描绘,我们看到了一个风雅、细腻又略带敏感的词人形象,也领略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牌照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